大殿上首,李承乾平静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在心里暗暗想道:【法家终于要彻底跟儒家分道扬镳了吗?】
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儒法似乎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势不两立。
但实际上,如果追根溯源,这两家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可以说是一棵树上结出的两颗果实。
法家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的理官(治狱之官)。
春秋时期,以管仲,子产等先贤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概念,为法家思想奠定了基础,也为法家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方向。
不过管仲,子产等人的理念太过庞杂,不拘于某一派系,所以并不能将他们笼统地称之为法家。
法家真正作为一个独立学派行之于世,还要等到战国时期,李悝和吴起相继推动变法,才标志着法家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而这两位法家大能的老师,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是某个法家先贤。
二人的老师名为卜商,字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
和孔子的其他弟子不同,子夏是一位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他并不喜欢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理论,反而对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很感兴趣。
于是,他就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提出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理论。
李悝和吴起继承了子夏的理论,再和春秋时期的法家思想一融合,最终就诞生了战国时期的法家,并一直传承下去,经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之手不断强化,最终在韩非子手上达至大成。
从这一点上来看,自李悝,吴起开始的战国法家流派,其实也算是儒家一个比较特殊的分支。
靠着这一点香火情,儒家和法家在汉武帝时期来了一次精诚合作,将好好一个黄老学派,硬生生逼成了整天幻想成仙的咸鱼。
只不过今天,法家借由施范之口,将这份香火情斩断,从此两家一别两宽,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