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一年,即魏王假二年(公元226年)春。
秦王使王翦伐燕,拔蓟,燕王及太子丹退保辽东。
秦王又使王贲伐楚,取十馀城。
进入新年,秦国分明加快了兼并的步伐,诸国局势日益危急。
自韩灭之后,身当秦国东出要冲的魏国,上至朝廷,下至百姓,不免人心惶惶。
阳武县,紧邻黄河要津——博浪沙,正处交通要道,商贾往来频繁,南距国都大梁不远,各种消息漫天传来,紧张的空气也不免蔓延开来。
虽然国与国之间的局势日益紧张,但市井之前,却一如既往的繁华,除了被围城的日子,百姓之间,依旧要讨生活。
此刻,距阳武城关不远,在集市的牌坊下面,十几个混混模样的人,正围着一个二十几岁,身形不高略显肥胖的人,在窃窃私语。
人群中间这人,身着绿色锦袍,头戴发冠,腰间悬佩,足蹬布履,一身阔绰的公子哥装扮,与周围人的粗布衣裳形成强烈对比。
显然,这是街头常见的,以这个公子哥为首,标准混混团体的不良一族标配。
公子哥名唤石涧,其父是县里的县丞,历经几任县令,稳居丞位。
县丞,自周以来,一直做为县令的辅吏,协助县令处理政务,相当于后世的常务副县长。
县丞的任命,由国君任免。虽官位不高,但多由熟悉地方事务的官吏担任,县令没了他们,好多事情还真不好办。
除了要协助县令处理政务,县丞还要和当地乡族的人打交道。
自古以来,官府统辖下的民间自治,历来是各朝各代通行治理地方的方法。任凭城头变幻大王旗,如果郡、县的令和长,和族长、亭长、里社这些乡族的关系搞僵了,再大的命令也下不去,就会形成地方管理的“两层皮”。
县丞就是这样一个居中的角色,从处理文书、管理粮食、马匹、户籍、征收税务、管理水利、缉捕,甚至到处理一些纠纷,裁决或是处罚,都有直接管理这些事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