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在典吏阎应元在城门上题下这首诗,后头环顾一圈站在他身后的最后一批勇士,抽出钢刀指向潮水般涌来的清兵,大喝一声:“杀敌!”
在二十四万清军面前,小小的江阴城已经坚持了整整八十天,仅有的十几门老旧火炮打得炸膛的炸膛,没有炸膛的也早已经没有火药可用,在清军两百多门重炮的猛轰下,城墙多次倒塌,为了修补城墙,城墙脚下的房屋拆成了一大片空地,而由于砌墙的石灰全部用完,拆来的砖头只能简单地堆在城墙缺口上,蜂拥而进的清兵轻轻一推,就将缺口重新打开了。
本来,江阴城可以像周边一些州县一样向清军投降的,但整个江阴城的民众在强大的清军面前,就是宁死不屈。
刘良佐原来是明军江北四镇之一的总兵,此刻投降了清军,还是被清廷任命为总兵职务,为了兵不血刃地攻下江阴城,曾高声向阎应元劝降:“弘光已北,江南皆下。若足下转祸为福,爵位岂在良佐下,何自苦如此?”
阎应元坦然回应道:“江阴士民,三百年来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降附。应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义所在,绝不服事二君。将军位为侯伯,掌握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士民乎?”
刘良佐被阎应元说得无言以对,只好继续厚着脸皮说大清朝廷有召谕相示,劝江阴民众接受招安。
阎应元大怒:“有降将军,无降典史。”
“这些江阴人真没救了!”刘良佐无奈地叹息了一句,下令全力攻城。
但是,刘良佐率领的凶悍大军疯狂围攻,面对不是专业军人防守的江阴城却无可奈何的,整整打了八十三天,伤亡了数万人始终攻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