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赵桓趁着城中混乱不堪,假冒康王身份偷偷出城,还是比较谨慎的。
其人出入宫禁皆乘坐带帷幕的软轿,始终没有露脸,上下城墙也是由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曚亲自护送,外人很难知道康王是假冒的。
但大同兵临城下大宋国灭在即的紧张时刻,很多人的目光都盯在了皇宫和天子,使得这件事根本没法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第二天,正乾皇帝开出议和退兵条件后,留下了赵宋康王赵构,而将其次相赵野单独放回城中汇报谈判情况。
以尚书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的李纲便跟随赵野进宫,并向皇帝上书,言康王“屡次三番”以身涉险,出使同营和谈有功,为安定人心计,应予以褒奖。
李纲是强硬的主战派不假,却不是为了主战而主战的一根筋。
其人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主战是因为大敌当前人心混乱,不主战就不足以凝聚大宋人心,更无法改变大宋被大同覆灭的命运。
而经历了昨日的暴乱之后,京城里的人心事实上已经乱了。
这个时候当然需要继续主战,但绝不能一味主战,还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告诉全城军民朝廷的主战有了效果——大同愿意接受大宋的和谈条件。
此举,同样是为了安定人心。
实际上,昨日临安民众在热血太学生带动下聚会请愿,为的是给信用奸臣罢免李纲放弃抵抗的昏君赵桓施加压力,而不是一定要跟同军不死不休。
毕竟,同宋两国的军力差距太大了,即便最强硬的主战派也清楚大宋无论如何都打不过大同。
大宋以坚决顽抗的姿态打了这一仗,虽然没打赢,却打得大同接受了和谈。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真的不能再强求了。
只不过有了民众暴乱在先,这件事由其他人来挑明都不合适。
赵桓一面任命李纲主战一面又派赵构、赵野等人重新启动和谈,本来很有些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