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闻见到吴三桂派遣来的使者时,正在麟趾塬上指挥拔点作战,连续的作战已经让明军掌握了更多的经验,也找到了更有效率的办法,甚至于不用火炮就能近乎没有伤亡的打下一座烽燧。
这个办法就是首先集结线列步兵,在清军火炮有效射程之外,约么一百丈之外集结,然后齐射清军占据的烽燧,瞄准的是烽燧而非顶部的女墙工事,线列步兵根本不要求射杀敌人,只被要求把子弹打在烽燧上就可以,虽然距离比较远,但目标却近乎一座酒楼,怎么打都是能打中的。
而如今是陕西最热的天气,且长时间没有下雨,没有包砖的夯土堆烽燧已经干燥到了极致,铅弹打在烽燧上,溅起细腻的沙尘,在无风的天气如同雾气一样笼罩烽燧周边,久久不散,上面的人根本看不清楚下面明军的动向,有时甚至睁不开眼睛,这个时候,掷弹兵就可以趁机贴到烽燧根,把手榴弹扔上去就能把清军炸的稀巴烂,除非哪个倒霉蛋被乱射的箭矢、铅弹打中,否则很难有伤亡。
巴木以此为参考,尝试了几次,每次都成功,也是在这个时候,曹化闻见到了吴三桂的使者。这等大事不是他能决断的,他立刻把自己的判断书写下来,交给了炮队长官李光利,让其带着使者连夜前往了西安。
“曹将军的判断,这是诈降..........。”在赵铭道看两封信的时候,李光利解释说道。
曹化闻之于诈降的判断来源于吴三桂书信之中交代的济尔哈朗的计划,其实这只是一个误会,因为济尔哈朗在告知吴三桂的时候,说是自己会在麟趾塬寺角营构筑工事与明军开战,这显然是骗了吴三桂,原因就在于告诉吴三桂,潼关随时可能作为弃子的意图就太过于明显了,而吴三桂也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无论是寺角营还是代字营,都位于麟趾塬的深处,高度在一百五十丈以上的麟趾塬高悬于潼关城南,站在潼关城,根本看不到济尔哈朗在麟趾塬什么地方,加上也吴三桂没往这方面想,理所当然的就认为济尔哈朗的主力在麟趾塬的寺角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