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翻出这段陈年往事,完全是因为“郁郁不得志”;加上卢多逊的咄咄逼人而为。
赵普作为朝中元老,对于赵光义登基之后的心虚肯定揣摩得到——赵光义需要一个合理的遮羞布。但对于杜太后的遗言是否有利用的价值,他其实心里没底,不然也不会五年之后才提出来。当他逼不得已提出来的时候,赵光义认同了这个遗言的价值,认为有必要发挥一下,于是演出了一出金匮之盟的大戏,成为证明赵光义合法性的一张遮羞布。
有一种疑问:金匮之盟既然藏在宫中,赵普提出来,赵光义就找到了,足以证明金匮之盟的真实。
这其实是没有因果关系的,比如宋真宗时代,宫中出现天书,各地上报种种祥瑞,这些肯定不是真的,只是演出的一场政治戏而已,金匮之盟也可能如此,从这点是不能证明其真实性的。
从赵普提出“金匮之盟”这件事的动机来看,他是被迫的行动,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动机并不单纯。
当金匮之盟得到赵光义的认可,需要发挥其价值的时候,他们却用两套标准在实践。
赵光义继承皇位变成合法,传给赵廷美却置之不提。政治就是如此,永远都是利用对自己有价值的部分,对自己不利的一概否定,权力才是其中的主人。
“或曰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上复传之廷美,而廷美将复传之德昭。故上即位,亟命廷美尹开封,德恭授贵州防御使,实称皇子,皆缘昭宪及太祖意也。德昭既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绝,廷美始不自安,浸有邪谋。他日,上尝以传国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于是普复入相,廷美遂得罪。凡廷美所以得罪,则普之为也。”
赵普再次入相,因为他帮助赵光义解决了登基的合法性,又同时解决了赵廷美不能继承的问题。所谓的金匮之盟,难道不就是一个幌子吗?赵普利用了他,又践踏了他。赵光义与赵普名利双收,而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成为政治下的牺牲品,不得不死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