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辅宋

第九十五章 来自赵恒的认同

字体:16+-

寒门难出贵子,门第亘古不变。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大宋。

虽说科举的出现,给了寒门子弟向上爬的一条路,但相对于出生便衣食无忧,又有专门老师教导的富家官宦子弟而言。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杀猪的儿子会因为生活所迫,一辈子杀猪,并把这门手艺活传给子孙。打铁的同理,子子孙孙都会被束缚在各自的位置上……所有寒门,顺理成章成为被那些爬在高位上的人,用以吸血的韭菜。

而大规模的官学兴建,再去除门第的偏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

毫无疑问,这样下来,将有更多的人才被挖掘。

寒门向上的通道更为宽敞。

但真若如此,打破的将是官宦子弟的入仕通道,损害的也是处于朝堂之上不少官吏的贴身利益。

几年前,赵恒的一次偶然尝试,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么些年下来,仅有部分官学保持着教学,招收的也多是官宦子弟。

唯有华阴蔡先生曾任职的华阴县学是个例外,这也是李贤来到国子监,这所大宋最高学府,见之教学模式后,颇为感触的原因。

要是把目光放远些,能看到一些贵族学院已经在大江南北如雨后春笋般产生,能进入者,多要交昂贵的学费,算是再次堵住了寒门子弟通往科举的康庄大道。

难道寒门只配一辈子趴在地上,供鱼肉着吸食他们的没一次价值吗?

当然不是,一个公平公正地、以大宋朝廷名义兴建,无视门第富贵的官学会帮他们实现跨越阶级的梦想。

李贤本想趁着这个机会,给赵恒提出“六年义务教育”的想法,但想到大宋全国内,还有很多人连肚子都吃不饱,这种想法只好搁置在脑海里。

崇政殿内,赵恒早就坐回了原位。

相对于近两年来,他喜欢上的求仙问道,赵恒显然对招揽更多的治世人才,实现大宋国万邦来朝更敢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