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三姑平日要忙着招呼客人,上茶端菜,客人走了还要收钱儿入账,得了空还要上灶房帮着宝珠刷碗筷,有时一样菜用完了,还要火急火燎上市场采购一回,几乎忙的脚不沾地。
宝珠那边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客人一拨接一拨来,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加上夏日闷热,灶房里又不透气,身体已经严重超过了负荷。她一个小娃娃倒还好,晚上泡个脚美美睡一觉,第二天又神气活现的,可她姑年纪大了,又好些年没种过地,每日跟着她忙这忙那,宝珠看在眼里便有些不是滋味,便想着再请个伙计帮她姑分担一些。再加之客人一多,人手便显得不够用,找个伙计的事便迫在眉睫。
这日,趁着早上清闲点儿,宝珠便跟陈翠喜商量起这事,陈翠喜原本还想着这样一个小店,姑侄俩人就能应付的来,可这几天她也跟着忙晕乎了,说是就请个打杂伙计得了,最好会算算术,这样一来,两边儿忙了都能照应来。
宝珠想了想,问陈翠喜这些年在县里,有没有相熟的可靠人选。要找还是得找个知根知底儿的,遇上人多时,帮着算个帐收个钱儿也让人放心。
陈翠喜琢磨了小半日,心里倒有了个人选,前头她在菜市卖菜时,有个相熟的大嫂子杨氏,她前些年丧了夫,膝下有一子,那娃儿约莫跟积德差不多的年纪,每日跟着他娘一块出摊,陈翠喜瞅着那母子俩人老实,平日里便常在一块摆个摊子,聊聊话儿,日子久了倒也相熟。
隔天一大早便去菜市上问她,愿意不愿意让唐宝到柳树巷子里的铺子当伙计,宝珠给开的工钱儿是每月一百文,这个价钱儿虽然比不上口福楼那样的大酒楼,可在小吃街里算是顶高的了,比帮着他娘买菜强的多。
杨氏问了问铺子的情形,得知是陈翠喜侄女儿开的铺子,杨氏想也没想便答应了,说是孩子爹在世的时候,也曾念过几天书,识得几个字儿,也就是年纪小些,不过唐宝有的是力气,有啥跑腿出力的一定能给办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