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城小巷

第28章 嫁人就嫁这样的人

字体:16+-

所有怀春待嫁之女,都想嫁个十全十美的好郎君,花季多梦,不管人生结局如何,梦还是要做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刚开始兴改革开放,在三皇街的姑娘们口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讲的是择偶条件,或者说是标准,一共十句,从一到十,合辙押韵,念起来还蛮顺口,说起来还蛮有时代感的。

这十条是:一房家具带沙发,二老倒贴带引伢,三转一响带咔嚓,四季衣服带“快巴”、五官端正带块头大,六亲做官带南下七十块钱带附加,八面玲珑带会说话,九(酒)烟不沾带不喝茶,十分听话带蛮会做家。

一房家具,现在是一碟小菜,那个时侯,相当于一桌大菜。一房家具是几多?论腿,有的说一共有四十八条腿,有的说有三十六条腿,腿多腿少,新娘子说了算。

计划经济时期,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计划。凭结婚证可以领到一份家具票,但家具不能买全,怎么办?请人做。武汉的大街小巷,陡然兴起了一阵做家具风,你做我打,从早到晚,叮叮梆梆。

木匠师傅的地位提高了,请师傅要出钱,还不好请,有些伢们就自学自做,跟鲁班老爷当徒弟。我们街上好几个伢,就是在结婚前,硬是把个木匠手艺逼会了,砍、锯、刨、凿,钉,大刀阔斧,真象那个事。有的伢们还傲些,顺便把油漆匠的手艺也摸熟了。有的结婚以后还搞起了第二职业,业余时间,帮别人打点家具,撮点短水,弄得好,一个月还可以搞它几张“麻脑壳”(十元大钞)。

木料从何而来?想法设法弄,托人开后门买,到乡里山里去搞。实在冇得法的,找亲戚朋友要,在家里搜,有的把屋里的暗楼都拆了,有的甚至到单位偷偷地顺一点回来。

沙发是外来词,舶来品,对老百姓来说曾是稀罕物。我有个同学,他的老头原来是国民党的一个团长,起了义,投了诚,家里有对沙发,还专门请我去坐,算是请了回客。我一看,这传说中的沙发,已经旧得不像粮食,棕黑色,皮子裂了几个大口子,里面的棕毛都露出来了。坐上去,软是软,就是一边高,一边低。就这样的东西,文革扫四旧,还被红卫兵收跑了,说是资产阶级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