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惠河的了解,还不够。
甚至不多于通惠河三个字。
1、开凿
1291年,郭守敬试图向元世祖描述一条准备开掘的河。
“这么长,这么弯…”
然而说清楚一条河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采用了最直接的办法,从翁山泊到潞河挖了一条1:1的模型。
水引进来,这是一条河的样本,所有的流动都是类似流动,所有的波纹都不算正式波纹,有人路过河边,也并不算真的路过。
“但彼河就如此河。”
那么工程可以开始了,工程的开始即是结束,大家把锹戳在地上,好了通惠河诞生了。
之后的流,开始是真正的流,一场大规模的输送。北方客商在河边的柳树下歇脚,一只马蝇附在骆驼蛋上吸血,运粮船从南方缓缓进来。
2、河志
《通惠河志》也陆续开始编纂,原样记载了这条河的所有事情,连篇累牍,只要通惠河还在流,河志就不会结束。
但清代往后的篇幅开始变得不耐烦,每页上只有只言片语。
“康熙三十一年九月初七,还在流。”
“月上柳梢头,通惠河在流。”
“今日打仗,河在流。”
“立夏,河在流。”
等等等。
这是史上最长的风物志,涓涓不停的符号小溪,至今仍由小武基一带的居民义务续写。
小武基的居民视河志为己出,但他们并不死板,有人在上面记账,有人在上面写日记,还有人在上面找猫、征婚、骂人和打广告。甚至在纸上擦手,毕竟油垢本身也是一种表述,意思是我吃肉了。
河志因为有用而重获生命力。
后来,到了当代,基本上小武基的所有琐事,都变成了河志一部分。《通惠河志》成为了野史、媒体、经书、教材、牌坊、文学、乐谱、字帖、医方、税单、广告、法典、契据、信札、罚单、菜谱,一切社会文本的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