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雨下得非常密,越园里一个人都没有。我喝了一瓶水,从北门上山。
越园就是古代的越国,或者越国的一小块。
山是较小的山,勉强能擎住一些树,两千五百年来,山一直处于崩塌的临界点,却一直没有崩塌。有一只鸟踩上来就会有一只鸟飞走,有一个人上山就会有一个人下山。
走在石板路上,能感觉到细微的震颤。
“不要捡树枝”。
“深呼吸”。
“放下那块石头”。
有人竖了许多路牌,是那种不想多解释的简短提示,看到牌子的时候能听到一个男人的语气。
我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往上走,小心翼翼,每个地方都不能久留。到处都是密集的蕨类,会在脚下悄悄戳你。戳戳戳戳,不停地试探,如果没有动静,就迅猛地扑上来。
越走越深,实际上已经走到了腹地。时间太久,越国已经非常稀薄,但在幽暗的丛林里万世不竭。
丛林深处没有颜色,只有明暗,这些古树没有经过萌芽,它们腾地一下喷出来,一种无声的轰然。
古越国疆土是圆的,无南无北无东无西,只有内外和深浅,从中心向外层层晕染。范蠡用一种射线与环形交叉的相位来确定空间,如“陨石于朔位七”,朔位七,就是一种精确的靶形方位。
再往里走一程,文种墓在山的最深处,在弦位九。
文种在灭掉吴国之后,痴迷于烧制陶器,有见过的人说,他在一张帛上反复描摹,从多耳和三足的酒具,到肥大的瓮,还有鬲、罐、豆、盂,最终找到了一种纯圆的陶器,直径9寸,并不开口,也没有任何用处。
文种亲力亲为,在每一个窑里反复尝试,一开始用手细细摩挲,然后放进火里,看着粉红的火舔来舔去。
烧得多了,就不用再塑形,他把泥直接扔进炉里,让火来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