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的征途

第一章 效仿太公垂钩,浣纱妇人怜王孙

字体:16+-

五月的淮河边,阳光明媚,草木青葱,百鸟鸣唱,河中游鱼可数。河畔有许多少年在钓鱼。当时是公元前3世纪末期,大地和山川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山林中禽兽成群,空中飞鸟不断,河川湖泽中水族兴旺。人们不必耕耘纺织,单靠渔猎也可谋生。这些钓鱼的少年,都精于钓鱼之道,河中的鱼产十分丰富,不但有常见的黄鱔、鲫鱼、鲤鱼、鳙鱼、鲢鱼,而且有名贵的鲂鱼、斑文鱼、鲈鱼、大马哈鱼、鲮鱼、鲴鱼、四足鲵鱼、鲶鱼、鳊鱼、鳜鱼、體鱼,等等,名目繁多,不可胜数。技巧高超的钓鱼人,不消一个时辰,就可钓满一筐,携至市集,换几个铜钱,用来买柴买米,一天的生活就无忧了。但也有些笨拙的钓鱼人,不懂引诱鱼上钩的窍门,钓了半天,鱼儿总不来上钩,结果日上三竿,饥肠辘辘,一尾鱼也没钓到,只好望河兴叹。

殷商末年,有一个姜太公,在渭水边用直钩钓鱼。他一天到晚孤坐水边,总是一尾鱼也钓不着。原来他钓鱼是装模作样的,他一边钓鱼,一边思考天下大事,心中想的是怎样运筹帷幄,帮助周文王打败殷商帝国,建立周朝。他用钓鱼作幌子,冒充隐士,好使文王来寻访他,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没有钓到鱼,与他一点关系也没有。要紧的是别错过了与文王的会见,他要钓的是周文王西伯这条大鱼。所以后人有诗曰:“短杆长线守墦溪,这个机关哪个知?只钓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

八百年后,在南方的淮河边,也有一个姜太公式的钓鱼人,这就是青春年少的韩信,他生性不喜欢为生计奔忙,对于种田、纺织、做生意、渔猎采集等发家致富之事,他一点兴趣也没有。他头脑里思考的事情只有一件——兵法,也就是将帅们指导战争、组织战争和发动战争的方法。他从小就热衷学习此道,把一部《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还精读了楚国军事家吴起写的兵书《吴子》,魏国军事家尉缭子写的兵书《尉缭子》,齐国军事家司马穰苴将军写的兵书《司马法》。他特别感兴趣的是姜太公的《六韬》,反复精读,他认定这部书是上古兵书中的集大成之作。书中文武兼备,既包括政治谋略(文韬),也包括军事理论(武略),而且保存了极为丰富的秦代以前的军事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