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精华版)(全5册)

三、井陉要塞 王翦、李牧大相持

字体:16+-

赵王迁七年,秦王政十八年夏,秦国主力大军压向赵国。

秦军主力以王翦为统帅,分作三路开进:北路,由左军大将李信与飞骑将军羌瘣,率八万轻装骑兵,经秦国上郡东渡离石要塞,过大河,以太原郡为后援根基,压向赵国背后;南路,由前军大将杨端和率步骑混编大军十万,出河内郡[2],经安阳北上直逼邯郸;中路,由王翦亲率步骑混编的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函谷关经河东郡进入上党山地,向东北直逼井陉关的李牧主力。

三路主力之外,秦军还有北边一支策应大军——防守匈奴的九原郡蒙恬大军。秦王嬴政给蒙恬军的策应方略是:在防止匈奴南下的同时,分兵牵制赵国边军云中郡大营,以使赵国边军的留守骑兵不能南下驰援李牧。

王翦以特有的持重,在下达军令后对大将们做了最后叮嘱:“老夫受命领军,戒慎戒惧。诸将亦得持重进兵,每战必得从灭赵大局决断,不得从一战得失权衡。我军三路各自为战,通联必有艰难。我新军主力,又是初战,诸将才具未经实战辨识。是以,各军大战之先,务必同时禀报秦王与上将军幕府。然,秦王已经申明:唯求知情,不干预战事决断,各军战机,独自决断。唯其如此,今日之后,将各担责,但有轻慢而败北辱军者,军法从事!”

王翦的最后一句话,是指着那口铜锈斑驳的穆公剑说的。

赵国的李牧大军,旬日之间已全部集结于井陉山地。

此时的李牧,已经在赵国内政倾轧中伤痕累累。李牧已经清楚觉察到,自己面临孤绝处境。反复思忖之下,李牧接纳了副将司马尚劝告,派司马尚秘密会晤元老党大将庞煖,终于达成最后盟约:李牧大军专事抗秦,同时支持庞煖等抛开春平君秘密发动政变;诛杀赵迁、郭开,拥立公子嘉为赵王;之后,李牧拥戴新赵王,拥戴庞煖领政治国。如此盟约达成,边军大将无不倍感亢奋,原先渐渐离散的军心,由是陡然振作。及至秦国大军逼近赵国边境的军报传来,李牧大军已经恢复了往昔的上下同心,剽悍劲健,全军一片求战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