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没有轻松,忙的是另一番事情。
卫鞅虽然已经做了左庶长,成为总摄国政的大臣,但卫鞅如何行使权力,才最有利于大刀阔斧的变法?这是国君要匡定的大事。目下,他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把卫鞅的这个变法“作坊”建立起来,使之立即投入运转。去冬大雪天时,秦孝公想透了这个最关键的环节,决意仿效东方,使卫鞅成为开府治国的丞相。
对于秦国来说,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长期的马上征战,秦国的权力机构从来都很简单。早秦时期,是直接的军政合一。一个最高头领加左右两个庶长,几乎便是全部最高权力。立国之后,虽然官署多了些,但与东方大国相比,依然带有浓厚的简单化与笼统化。即或在春秋最强盛的一段——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官制也没有摆脱传统的军政合一,权力结构的划分依然很是简单笼统。秦孝公很想从卫鞅变法开始,改变秦国官制的落后状况。目下,秦孝公想的做的,都只是一件事:增大左庶长权力,使卫鞅成为与他共同治国的总政大臣,而不是传统的左庶长。要扎实达到实际目的,又不想国人疑虑。反复揣摩,孝公决意采取“重实轻名”方略——在名义上尽量沿用老秦国旧称,在实际上则做到像东方大国一样的治国方式。
南市徙木立信的消息迅速传开,秦孝公比谁都高兴。卫鞅做事总是别出心裁,一举打开局面;给国家树立信誉这样的大事,谁能想到用如此便捷的方式去完成?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是一个极具匠心的奇妙点子。老秦人十有八九不识字,淳厚愚朴,若出一篇慷慨激昂的文告,一定是既读不懂又记不住,最多在士子吏员中间流传罢了。由左庶长这样的大臣出面,做一个活生生的故事,万千庶民眼见为实,众口传颂,谁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