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举人编纂字典时,尤复已经部分参与了一些工作。黄举人找他来核对勘校,尤复自认已是“局中之人”,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于是和黄举人商议着广发书帖,好请些先生一起来勘校。
李咎一手抱着闺女,一手在书稿上划来划去:“我倒是觉得,应该请学塾的先生,以及学生来一起看看。”
黄举人马上懂了:“字典是给大家用的,自然需要他们用得来才行,贤弟这个法儿好,是该多选些学生和刚识字的人来一起参详才好。”
李咎笑道:“也是兄长有胸襟方可如此,不乏人看不上我们这样的泥腿子,何况还让刚开始做学问的人来指点?”
黄举人道:“故此你我这个臭脾气,能遇到对方,引为知己,殊为不易。假设不曾遇见,想是一桩憾事。”
李咎很是赞同,如果刚到大雍时遇到的人不是黄举人,不是王县令,还不知现在要闹成怎样。这两位可能各有各的打算,但是心胸都是极好的。
李园和黄举人到处征选人来给字典挑刺,在青山县以及附近的郡县都很是引起了一些讨论。
李咎希望有更多刚开始学识字的人来报名,不过这个希望是落空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读书是神圣的事情,黄举人是圣人老爷,文曲星下凡,谁敢给文曲星挑错呢?反正他们升斗小民是不敢的。
不过那些特别自恃身份的老学究老古板,也没有报名。他们是骄傲的,都在等着李咎下帖子请,再来个三请三拒,才算是有了身份。
李咎可哪能想到这一层?在他看来,主动来的是有心了,不主动的也就不必强迫了。于是最后从主动报名的人里一选,就选出来七八个颇识得字的书生。他们有的是学塾的先生,有的在自家带几个邻居的娃儿念书以糊口,还有在靠代写书信、春联等为生的穷秀才——这两年因为青山县识字率暴涨,这一类人几乎没了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