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陆陆续续进入了秋收的季节。
早熟的稻子最先被抢收,接着有玉米花生红薯土豆麦子等等,时间一下就转入了一年中最舒快的那一段。
李咎和城阳也忙碌了起来。他们夫妻俩本来就有许多日常的事务要处理,现在整个李园所有的产业,要么在收割,要么在盘库,由不得他俩闲着。
城阳的女子学塾金陵分校就在秋收后立刻动工开建。
这个时候钱粮最盛,税收刚收上来财政最为宽裕,人们看着李园的收获最为动心……
所以送女儿上学的阻挠最小,意愿最强烈。
李园学塾的扫盲班也是农闲时候开办的多,秋收进入尾声后,便陆陆续续地开课了。
上课的人全是各地送来学习开设技术站的使者。他们中最差的现在也认得字,会算数,教教基本的听说读写和计算规则不成问题。
担任临时扫盲教师的人一开始也不懂,为什么要教这些老头老太太、脚上还糊着泥巴的农夫农妇、皮猴子似的小崽儿们读书认字,就算读了认了,他们还能考状元不成?
后来他们懂了,这是一种既有短时利益,又有长期利益的办法。
短时间看,人们学会认字儿,技术站的工作好做。新技术、新工具、新材料要普及了,便把使用方法仔仔细细地用通俗的大白话写上,再派个人跟着去解答,也就够了。若是全靠口头教的,得教到什么时候才能教完?
这好处还可以扩展到国家政令的告知等教化方面,以前得找人一级一级地解答,解答完了人们忘了也就忘了,除非还能找到个读书人再解答一次。人们自己认得字儿,事情就不一样,政令就贴在告示栏里,自己看嘛!
从各种物价、新条令、新税点、新的奖惩,甚至关于灾荒赈济的不常见的事儿,都可以畅通无阻地让村子里的人了解,大大降低底层官吏一手遮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