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纸是从抽丝剥茧中发现的,古代的劳动者将上等蚕茧抽丝织成绸缎。而那些次等的恶茧、病茧也不会浪费,而是抽取其中的丝棉,丝棉抽完了之后,还会剩下很多残絮。这些残絮漂浮在水面上,用竹子做的架子框出来,于是就成了类似纸张可以书写的一种物品。
但抽丝剥茧所产生的残絮很少,而且没办法随时获得,所以这种书写物品很难推广。直到东汉蔡伦把这种方法发扬光大,使得纸张得以真正成为文化交流的强力载体。
蔡伦造纸,是每一个华夏人都从小听到大的,吴崖自然也知道一些。蔡伦使用树皮、麻头、烂布头和鱼网等东西,经过捣碎之后脱胶,然后把这些原料捣成浆液,使得其中的纤维都碎裂帚化,成为纸浆。做出来了纸浆之后,纸的发明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把这些纸浆均匀的漂浮在水面上,然后用篾席或者叫做捞纸器的东西把纸浆从水中捞出来。最后一步,就是等待这些纸浆全部晒干,再揭下来之后,就成了可以书写的纸张了。
当然,蔡伦为了降低纸的成本,特意选用的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容易获得,但却有很多颜色,导致那时候做出来的纸张比较粗糙,颜色也比较深。最好的造纸原料,吴崖知道几种,其中竹子做出来的纸最好,其次是芦苇,再次是稻草和其他一些桑皮等等。
竹子的最好,但竹子纤维硬、脆、易折,做纸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吴崖不打算先用他来实验。芦苇稻草遍地都是,正好拿来实验。
找个地方,造了一个大一点的石臼,先让人把稻草放在水里浸泡着,两天之后,稻草便已经变得湿润烂糊了。吴崖捣蒜一般在水中击打,再放在锅子里面熬煮搅拌。不出意外,一锅纸浆已经是好了。
挑选出其中的杂色和杂质,把石臼里面倒满了水,先放两个捞纸器在里面,再把锅子里面的纸浆一点点舀进去。进入水中的纸浆会像油一样迅速散开,稍微搅拌一下,就会很均匀。吴崖一勺一勺的舀纸浆,直到纸浆把捞纸器的水面铺满,然后看不透了才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