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也就是进京赶考,每年有多少人进京呢。粗略估计,不下千人。
上千分试卷,让唐小宝和钱不通令狐云龙三人,一起批阅,其工作之重可想而知。
可是皇帝的旨意,二人也只能遵从。
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那些阅卷官们,岂不是成了摆设。
朝廷养着你们,你们却不能为朝廷出力。就连批阅考生试卷这种事,还得皇帝亲自动手。
唐小宝又不是三头六臂,就算他是三头六臂,也管不了整个国家大大小小所有的事物。
不是说,一个聪明的帝王,会知人善用么。知人善用,就是让有才华的臣子来做,并不是让皇帝事事亲为。
那为什么唐小宝还要坚持自己批阅呢,这其中也实属无奈。这些试题,大部分都是出自自己之手。除了他,确实是旁人也不会批阅。
即便是钱不通和令狐云龙,他们也不知道试题的答案。唐小宝,却非得把他二人叫到了御前。
今年参加科举的考生,入京的举人多达上千人。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个好事,证明大量的人才可以为己所用。
实际上,这还不算是最多的。满清时期番薯玉米的引进,使得人口大爆炸, 清朝光绪九年,参加会试的考生有1.6万多人,只有300多名考生得中,录取率百分之二都不到。
这些人作弊手段基本有三种,一是贿买,二是夹带,三是请人代考。针对贿买,历史上对策不断,弥封、誊录、锁院……贿买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被处死,同场的考官也可能受罚。夹带是最常见的作弊手段,请人代考同样风险极大。一旦被发现不是同一个人,那就完蛋去了。
当然也有一些天赋异禀的家伙,比如说过目不忘的能力。宋淳熙元年,女孩林幻玉前去应试,就大纲内的四十多本诗书对答如流,被孝宗皇帝封为孺人。元朝的童子科中试者,都能进入朝廷的最高学府国子学。科举不限制考生年龄。此外,累世中第的家族性现象也经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