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属于小地方的人,这种心理认同直到我大学毕业后才有所改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身边的人,我会感到有些不自信。不论是同事,还是同行,他们大多都有高学历,有留洋背景,他们仿佛自打出生就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环境中,浸润着另一套思想体系。
我出生于一个小县城,那里有着开了十几年的米线店,永远不会变宽的街道。在我年幼时,坐出租车是一件无比奢侈甚至毫无必要的事情,因为走路去哪里都不会超过二十分钟。而且,小县城没有田园牧歌的安宁和浪漫,反而充满了生猛和不安全感,孩子间的霸凌和欺压无比常见。万幸,我出生在一个不错的家庭里,大人们把我保护得很好,可正因如此,世界也就更加狭窄。
之后,我去了临近的小城读高中,又去了不算远的一个小县城里读大学(七月老师《群星》开篇里提及的江口小镇就在我所读大学的不远处)。总之,都是那种靠双脚就足以走遍全城的小地方,天地不那么开阔,日子也相对平淡。
可是,我从小就跟我爷爷生活在一起。他年轻的时候从军,走过许多的山山水水。或许,幼崽都要从长辈的故事和人生里,获得模仿素材,以完善自我的人格。在我心里,爷爷就是英雄般的存在,前往更加广阔的世界,则是生命的必经之旅。
那种前往更大世界的愿望,隐隐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后来,大四的时候,我来到成都工作实习。这是我第一次,绝对意义上,来到一个大城市独自生活。我发现最让我无法适应的,不是物价,不是工资,不是人与人的相处方式,而是都市自带的空间距离。从小被我们俗称为“11路”的双腿已经失去了作用,去哪里都需要借助交通工具。
那一刻我意识到,出租车仅仅只是奢侈,并非毫无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