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侃三国

第132章 三出祁山

字体:16+-

三出祁山

诸葛亮两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而两次失败的原因都比较雷同,那就是汉中的粮食很难运到前线。其实我国古代战争,最难的就是运粮。往往运量队伍消耗的粮食比前线将士消耗的都多。地形越复杂这种情况越严重。诸葛亮能做的就是随军尽量多带军粮,因为日后军粮运输不便,没有靠谱的粮道能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正因为这样,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一般都是速战速决,一场消耗战和对峙战都不敢打,人家魏军运粮方便,蜀军这个短板只能用诸葛亮的智力尽量去弥补。可还有一件事制约着蜀军,那就是诸葛亮首次北伐就走祁山,别管这条道路对不对,丞相是不会有错的,所以后面几次北伐也必须走祁山。然后问题就来了,如果诸葛亮出祁山能占据关中地区,那万事皆休。可关键是诸葛亮的行军路线没有什么成绩,魏延会怎么想?

我提出个路线你给否了,说不靠谱。你的路线走两次了,用事实证明了不靠谱。那说明你刚愎自用跟我过不去啊。

因此魏延跟诸葛亮的矛盾越来越深,只不过诸葛亮得用魏延,魏延怕诸葛亮,所以这段矛盾才没有显露出来。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呢?其实诸葛亮不是只针对魏延,他是不喜欢魏延这一类人。在蜀国体系里这类人比较典型的有关羽、魏延、廖立、李严等。这类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自我价值。这类人不容易被忽悠,控制起来比较难。

在诸葛亮的战略构架中,他要完成大业,需要的是执行力极强而不问为什么的人,根本不需要献计献策有自己想法的人。

所以诸葛亮需要的是赵云、张翼、马忠、关兴、张苞、马岱这样的人。这类人的特点是在战斗中台词不多动作多,让干啥干啥,丞相的命令会机械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