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平静的回答皇帝的责问,“……若论天人,只是义利之别,为利者以功名爵禄私之于己,事事专为一己之私,此乃人欲;为义者以天下国家为心,事事为天下国家,便是天理。臣三疏皆是为天下国家纲常名教,不曾为一己之功名爵禄,所以自信其初无所为。”意思是他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私利。
崇祯沉声道,“为何不早上疏,偏要在未被点用之后上疏?”崇祯可谓用心良苦,他偏偏要把黄道周的上疏是因为怨恨嫉妒而起的。
黄道周张口就是大道理,“臣所奏关天下纲常,边方大计,如今不言若后时言之,又怕不及,所以不得不上疏……”意思现在不说,以后再说就来不及了。
崇祯就是揪着不放,“……为何先时不言,没能入阁之后才言?”
黄道周不正面回答,说话有些跑题,“今日不言,再无言之日……”
……
两人一番言论有些驴头不对马嘴,崇祯揪着黄道周是因为没能入阁心生怨恨,而黄道周大谈忠义国家等大道理。论着论着就论到了纲常礼教,在理学大师面前,崇祯岂是对手。
终于,崇祯忍无可忍,将黄道周的奏疏扔到地上,“奏本前边引纲常,后边全是肆意泼骂”
黄道周见皇帝震怒,不得不收敛语气,承认奏疏中将杨嗣昌比作猪狗、人枭言辞激烈,也是幸遇明主才敢直言的。
崇祯随即抓住不放,“直言岂是泼骂?”
黄道周委屈道,“假如臣为一己之私,只需缄默自取富贵,何苦与他争辩?”
崇祯指责道,“汝无端污蔑大臣,又以大题目来说,文弱不得不辩,汝总是别有所为。”崇祯就是认为黄道周别有用心。
黄道周不承认污蔑杨嗣昌,也不承认别有用心,只是说不忍见夺情之事。争论了半日,又绕回原来的轨迹,崇祯颇为无奈,“……汝的奏疏不切题,偏矫恣肆,本应拿你,但汝有才,还要用你,又念你系将官,回家候旨。”崇祯想赶紧结束这没有意义的对话,也给了黄道周面子,没有捉拿下狱,而是让他回家等候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