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挫折,又受了鲁王兵势燃福建的启发,郑成功终于意识到了旗帜的重要性,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册封其为“延平王”(郡王),亦有人称之为“郑延平”。
从此,他的军队规模迅速扩大,但领土太少,筹集粮饷困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没办法,郑成功只得挥兵南下。
其时的闽南,局面极度混乱,明、清的官军你争我夺,以死相搏,土豪、山贼也乘势拥据城寨,相互争并,而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
郑成功率部打击闽南的清军,也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先后攻取了清军占据的漳浦、云霄等地,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再攻诏安不克,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抵达潮州。
潮州守将郝尚久,虽已随李成栋反清,但曾袭击过施琅、郑鸿逵等部,也曾拒绝过郑成功“联军”的要求,在郑军攻打新墟寨时还曾派兵与之为难,郑成功以其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击之。
郝部不敌,退守府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尽被郑成功所部占领。适逢清军再次进攻广东,郝尚久背腹受敌,负气降清,引清军对抗郑军。郑军围城三月不克、士气低落,粮饷接济又困难,不得不解围退回闽南。
无疑地,通过这次出征,郑成功认识到,一支军队,除了旗帜,还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这才打定了收取厦门的主意。
计取厦门不久,郑成功即接到了永历帝令其南下勤王的急檄,命叔父郑芝莞留守厦门,唯恐有失,又让居于广东揭阳的郑鸿逵移师往厦门协防,自己则亲自率兵南下。
既已奉永历年号为正朔,郑成功便一心要护得永历帝安全,也不顾天气,一路上只管率舰队前行,抵南澳稍作补充后,即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