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居正全集(全6册)

卷三十九 文集十一

字体:16+-

杂著

《大学》所谓至善,《中庸》所谓中,皆事理当然恰好处,如射的之红心,心里中红心也。为人父,有为父之理;为人子,有为子之理。天理人情,适当其可,而无过不及,乃为至善。如哭子,慈也;而至于丧明,则过矣。哀毁,孝也;而至于灭性,则过矣。然事理无常,当随时处中。故有在昔以为善,而在今为不善者矣;有在此以为善,而在彼为不善者矣。非有致知格物之功,则不能得止;非有惟精惟一之功,则不能执中。朱子所谓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谓。夫谓必至于是则可,谓不迁则不可,不迁则滞矣。若易“迁”字为“过”字,则得“止”字之义。

《洪范》“稽疑”:“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古注逢音宠,昌盛也,与强字叶。吉字与下诸吉字同。

《无逸》:“惠鲜鳏寡。”鲜与先同,古字通用。言文王怀保小民,小民之中有鳏寡者,尤为加意,恩惠每先及之。《孟子》“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甘受和,白受采,非孔子之言也。夫味出于无味,色出于无色。甘亦五味之一,岂能受味?白亦五色之一,岂能受色?今易之曰:淡受和,素受采。故水无当于五味,五味弗得弗调;素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弗章。忠信之人,可以学道,以其质任自然,无所染着也。

《书》言“百姓”,皆谓百官。古时世家宦族,或以官为氏,或以父祖名字,或以封邑。惟居官赐爵禄者乃有姓。故黄帝之子廿有五人,得姓者十二人而已。尧“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是自宗族而推之百官,自百官而推之庶民也。后世以庶民为百姓,误矣。

殷人之俗,先鬼而后礼。其治天下多言鬼神。盘庚迁都,所以谕其臣者,率言其先世祖宗佐命成功之事,若其子孙不能忠于国家,则其先祖之灵必且请命于天,降之灾罚。高宗欲相傅说,恐人心不服,则托言梦赉,以儆动之。箕子,殷人也,其言五行征应,颇涉窈冥,遂启后世穿凿傅会之谬。至以“稽疑”、“卜筮”之事,与八畴并列,又为失伦。若言建皇极,敬五事,兼三德,用八政,则诚万世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也。大抵神道设教,用以诱导愚俗,阴翊皇度,圣人所不废。智者唯心知其意,而毋泥其说,则可谓明也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