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神相

第二百一十九回 君王讳疾又忌医 妙手国士也难治

字体:16+-

1

大唐朝廷的文武百官宰相陆贽等,实际上大多数大臣官员,都非常了解皇帝陛下的个性品行,知道皇帝为什么疑虑重重的原因。

李适继位以后,曾经遭遇多次大臣将领的反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李适的猜疑之心,特别强烈。

而李适自视甚高,自以为才华盖世,聪明睿智,不肯毫无猜忌地信任自己部属的大臣将领,让他们分层负责,各尽其能。

所以,李适才会采取这样那样,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各种各样的预防措施,去防止大臣将领,揽权反叛。

朝廷的文武百官,军队的将领,无论官职是大是小,一定要由皇帝自己,来选拔任用,皇帝才放心。

对于宰相、翰林学士等三公九卿大臣,进呈的长远伟大的规划,远见卓识的谋略,李适也很少称许认可。

及至群臣,一旦遭到皇帝的斥责和罢黜,往往一辈子,李适也不再原谅他,重新收录起用他。

李适又喜欢以能言善辩,顺从听话,为贤良士大夫的条件,来为朝廷选拔任用人才,因而更加不能,得到敦厚忠实,有独立人格,脚踏实地干事的大臣人选了。

自然而然,大唐朝廷对大臣官吏的提拔任用,也就面临重重困难,陷入任人唯亲的困局。

各种能人志士,贤良士大夫,遂沉抑于下,不得升进,怨愤日增,甚至投靠敌对阵营或者地方藩镇。

2

贞元十年(794年)五月,宰相陆贽,不顾李适数次的不满和申斥,再次呈上亲启密奏,向皇帝进谏,提醒皇帝,选拔任用人才的原则和需要重视的诸多事项道:

“陛下啊:

臣以为,一秉大公,公平公正,奖惩分明,任人唯贤,是维持朝廷正常运转的最基本的制度和行为原则。

提拔任用人才,是为了勉励功劳;贬抑降职,是为了惩戒犯下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