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公榜,这一天天还未亮江哥和武育英就来到贡院。黑沉沉的夜幕下,贡院雕甍插天,檐牙高啄,飞檐横空而出,朝下的一面闪烁着亮光,歇山式屋顶、青瓦朱楹、危檐窗棂依次进入他俩眼帘。黄色亮光渐渐地强烈,墙壁上闪烁着人头攒动的黑影,隔不了多久,就听见一阵阵高昂欢快的锣鼓唢呐声从贡院里传出,而牌坊式的大门和东西两侧的辕门前更是喜气洋洋,挂在上面的十条由灯笼连接成的灯链,把贡院外大坪照得如同白昼。大坪上人山人海,大多是打探消息和看热闹的短衣市民,嘈杂的人声中夹杂着叫卖声:“茴香豆、五香瓜子、臭豆腐……”卖各种吃食的小贩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极少看到穿长衫的读书人。
“李兄,看写榜的人真不少啊!”武育英有点忐忑地说。
江哥四下张望着,一边望一边答:“是啊,等了一个月,谁心里不是煎熬得急巴巴的,只是像你我这样的当事人却没有几个来。”
“应试的士子谁敢来?有仆人的派仆人,没仆人的就送几个钱给下榻旅店的伙计,叫他们来听消息。我是无所谓的了。”武育英强颜笑着说。
“是这话,不是你拉我来,我也不会来,倒不是想摆什么士子的架子……”
武育英点了点头:“我晓得,是怕经受不了骤喜或骤悲,毕竟十年寒窗不易!”
“这倒不至于……”江哥悒郁地摇着头。
“凭你的才华应该榜上有名。”
“这世道,有多少‘应该’成了‘不应该’!这些天你是晓得的,客栈里沸反盈天,士子们再也不是考前那样安静地坐在书桌旁,各种议论都有,虽真假难辨,却让人咋舌,有些话还真的是不能不信。我心里已有准备了,不想来看榜,是不想亲眼看这假把戏。”
两人在人群中边走边谈,走到贡院大门附近时,一声接一声的报名声响亮地传来,“冯奎——”“冯奎——”,锣鼓唢呐声骤响,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一个客店伙计模样的小青年从人群里挤出来大声喊:“哈,冯二爷高中了,领赏钱去啰!”乐颠颠地就朝外边跑。武育英和江哥默默地相视了一眼,继续朝大门口望,一队吹吹打打的乐工一长溜地从大门排到大厅,依稀可见一群官员围在拼着的两张八仙桌旁。桌上铺着大幅的黄纸,两个高举蜡烛的号军中间,一个白胡子高官正佝偻着腰在纸上书写,旁边的礼部堂官每当他写完一个姓名,就敞开嗓子把姓名报出来,乐工们就挥起臂膀鼓着腮帮吹吹打打,这个姓名便在一片锣鼓唢呐声中,由排列在甬道旁的号军一个接一个地向外高声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