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想好啦!”
王阿婆一惊,“做典妻可算不着贞节的事!你和传裕不过做了两年多的夫妻,只有槐壮一个亲生孩子,你为戚家去做典妻,立不得贞节牌坊,还会被人看轻!倒不如寻个人家改嫁,带着槐壮寻条活路。”
李氏落泪:“这样不是办法,孩子爹是个好人,我实在不能看着科夫和木秀两个没爹没妈的孩子饿死在戚家!王阿婆,你就帮忙打听打听吧……这乱世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要是共产党部队能在这里,也不至于……”
半个月后,李氏悄悄去做了隔村农户的典妻,将槐壮托付给隔壁朱阿婆帮忙照顾。遭逢战乱,那家农户倒也善良,知道戚家惨况,答应李氏,每隔几天可以回家照料戚家的几个孩子。
李氏临走前,叫来了戚科夫,叮嘱:“现在家里你是兄长,不要管其他人说些什么,要认真听邱先生的话,好好地读书,有时间就多照看弟妹。”
“嗯!”戚科夫只当继母是去隔村做工,重重地点头答应。后来,他在私塾里遭到了同学讥笑,才明白典妻的意思。
等李氏回家的时候,他抱着槐壮大哭:“阿娘,你不要再去做典妻了,被人看不起。呜……我不要读书了,跟你去种田。呜……你不要再去做典妻,槐壮也不能没有娘啊!”屈辱的哭声沉重地砸下。
可孩子的恳求,哪里抵得过苦重的生计压迫!李氏咬了牙,顶着村里人的白眼与明里暗里的嫌弃,坚持往来在两村之间,总算是用身体换得了一丁点的食物,勉强支撑着几个孩子不至于饿死。
但一个成年人都没有的家,更加迅速地破落与衰败。戚科夫是个男孩子,只会勉强的缝补浆洗,完全没有照顾未成年弟妹的经验。槐壮有邻家阿婆照顾,还稍微好些,小花一身烂疮越发严重,连头发都掉光了,一口本就没出齐的牙齿几乎都坏了。饥饿又难受时,皮包骨头的女孩只能抱着碗,坐在门槛上,苦等着哥哥或继母回来。风声将哀鸣装满了房屋,又从破败的墙缝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