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来后,不分穷富,小孩子都是可以读书的。”这个念想给了湿冷的空气一点温暖的慰藉,难过的时候,戚科夫会想起村邻传说的这句话。
可是他能到哪里读书呢?村里的私塾已经停了,那管事先生本是汪地主老婆的亲戚,自从解放军打到杭州,就吓得关了私塾,连夜逃回家去了。李氏说邻村的私塾也停了,大小孩子们全部散在家中。
县城的学堂是开办着,可到城里读书,戚科夫是想也不敢想的。现在解放,佃户们得以减租,可他们戚家早无田地又无壮劳力可以耕田种地,估计依然是贫穷,吃个饱饭也都是奢望。
这么想着,戚科夫垂了头,恹恹地跟在村人后边回了家。
建国后的第一个冬季来了,天气渐冷,戚科夫为给家中取暖,往山里去拾取烧柴,每一趟来往常常需要一天。
这一天,他正艰难地背了柴进入村口,忽然感觉有手将他背上的柴托了起来,回头一看,“呀!”竟是几年不见的邱先生!
“邱,邱先生,是您吗?您,您回来啦?”惊喜涌到了戚科夫的脸上,他将柴全部放到地下,拉紧了邱先生的手。
“呵呵,回来看看你们!”邱先生俯身,将柴背在了自己身上。
戚科夫争抢不过,只能跟在邱先生身边,一边托了柴,一边与他回村。
邱先生一路询问戚科夫的情况,得知他被逐出私塾后,再也没有机会读书,不由深深叹息。
等到了戚家坐定,他看着周遭,认真地对戚科夫言讲:“你从小读书刻苦、成绩优秀,不能这样长期荒废学业,这样就太可惜了!”
“可是,我能到哪里读书呀?”
“傻孩子,你怎么不明白?如今解放了,共产党已帮助穷人翻身,你不但可以回到学堂读书,而且可以申请学费减免。”
“真的?”戚科夫一下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