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里的百官都在为自己后路着想的时候,那些前线作战的守将,除了投降者,坚决抗击者也是有的。
有一些战将甚至杀红了眼,只要见到元军或与元军有关系的人,便大开杀戒,并不计后果,在这些下层将士中,只有敌我之分,并不顾及什么战略战术,这在另一方面又给临安朝廷带来了另一种被动局面。
元军进驻建康,忽必烈接受伯颜建议,同意元军继续南进,同时也采取与宋朝的官方沟通的措施,派了当朝的礼部尚书廉希贤、工部侍郎严忠范、议官宋德秀等奉国书到达建康。
这个廉希贤虽然只有29岁,但深得忽必烈重用,他的蒙古名叫中都海牙,是元朝恒阳王廉希宪的堂弟。他的伯父布鲁海牙曾经说过:“这个孩子刚毅果敢,一定会让我们家族光大。”刚刚20岁出头,与他的堂兄廉希宪同侍忽必烈,出入皇宫之中,做事缜密,深受信任。曾经奉忽必烈之命,劝导过蒙古人内部的北部诸王归顺忽必烈,被提为兵部尚书。现在以礼部尚书身份前往临安,表示忽必烈对待与宋朝保持官方沟通这件事的重视。
与廉希贤同行的严忠范、宋德秀等官员级别都比较高。
廉希贤在建康向伯颜通报了忽必烈打算与宋和谈的意见,了解到元军已经形成了对临安的包围态势,知道前线战事紧张,又有先前郝经被贾似道强制扣留的先例,很担心已是穷寇的宋军不讲规则,即使自己奉忽必烈之命出使临安,也有可能遭到宋军的暗算,要求伯颜派军保护他们前往临安致送国书。
伯颜不以为然,说道:“你们既然是奉送国书到临安,不如派一个使臣先行,向他们说明来意,这样,他们就会明白你们去临安的用意。而且现在我们大兵压境,在这里做你们的后盾,料想宋军不敢伤害你们的。我想如果派一队人马护送你们,我担心的是,他们看到你们带着这么多兵士,会怀疑你们去临安的目的,如果发生争执,这对你们的安全反而不利。所以,对待派兵护送你们这件事,我们还是要慎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