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三宫北迁后,陈宜中与陆秀夫、江万载等人商议,三宫受制于元军,已无法代表宋室,因而以天下兵马都元帅、副元帅之名,由益王、广王号令那些还没有降元之地的官民。
檄文主发地为益王出镇的福建和广王出镇的广东。
浙江、两淮、江东、江西、广西、四川等地,当时还一些城池在坚守,檄文也发到这些地方。
天下兵马都元帅与当年宋高宗赵构在靖康之难时所称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称谓只有一字之差,这其实是遵循了传统礼制中的避讳之礼,当时礼制,仿照先例,是对固有礼制的尊重,也容易得到多方认可,是所谓不逾规,而在称谓上改高宗皇帝称号上的“大”为“都”,其义相近而有所区别,作为书生出身的陈宜中和陆秀夫对此特别在乎,当时还为这一字争论了好久,最后形成共识,由益王称“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称“天下兵马副元帅”,并一致认为,在当前国家山河破碎之时,二王不能分开,必须联合在一起,以免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另立山头。
作为当朝的宰相,陈宜中在浙江,尤其是温州当地,还是甚有号召力的,从定海往温州,浙江沿海州县听说二王到了温州,特别是收到从温州发出的檄文之后,纷纷组织勤王之师赶往温州。
温州本土士子,听说陈宜中参赞二王之事,更是群起响应,地方豪强,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组织了一队队勤王队伍,许多人为了表达誓不降元之决心,拖家带口,前来温州投奔二王。
一时间,温州出海之口,聚集了数千海船,气势宏大。
这些天,益王、广王在居所不断接见前来投奔者。
为了稳妥起见,从海路来者,一般要经过三道关卡。
第一道在进入温州的海上,由张世杰选派可信之将领,率三艘海船在外海巡查,发现可疑船队,即上前盘问,来者报上姓名,所来之地,人马情况,经陈宜中、陆秀夫、杨亮节、张世杰、俞如圭、江万载、张全等人中之一人认可,即可放入温州近港,如无法核实者,则安排到温州外海的一处海岛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