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个叫朱右的读书人,读书之余,随手编了一本《六先生文集》16卷在市场上出售,选用的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优秀散文。
这本是无心之举,出版的时候,也没想卖多少钱,只是实在读书之余没事可干,加上本人也着实喜欢这八人的文字,所以就随手编了这么一本书,却不想效果出奇的好,文集一上市就获得了大明年度优秀图书。
据说当年就突破了100万本,堪称大明第一大文化盛事。
此后,大明大小书店都能看见这本书的身影,因为八人的文章实在是好,被无数的后来者模仿。即便明朝也出现了刘伯温、解缙、杨慎、徐渭、唐伯虎、文征明这样的文坛大咖,但怎样也无法阻挡八人,每年的书籍排行榜,这本《六先生文集》都是销量榜冠军。
基于这个成绩没人打破,市面也渐渐认可了八人的实力,经过后辈唐顺之、茅坤大力推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成了权威。
无论后面人才多么辈出,这八个人的名字仿佛连在了一起,密不可分。
在很多人看来,毕生能进入这样一个榜单,无疑是人生最得意最骄傲的一件盛事。
但也要例外。
这个例外叫——曾巩。
八人当中,论名头他比不过三苏,论资格,他比不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论才气,他及不上王安石,有人说他就是用来凑数的,八到家,总比七大家好听。
还有人说,他是被照顾的,因为他祖上的荣耀太过耀眼。
面对这些质疑声,他总是微微一笑,既不辩解,也不说明。
被人问急了才提笔在雪白的纸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宣言——我是低调,但未必没有实力。
论家世,曾巩可以骄傲的说,论人生起点我就没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