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将倾之帝国突围

#第三节 救护之功:巧借外人之力

字体:16+-

戊戌变法夭折后,京师大学堂为何幸存?后人提出了多种解释,有的说“萌芽早,得不废”;有的认为“新的人才,旧办法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改用新办法。慈禧太后之所以保留京师大学堂……可谓‘老谋深算’了”。

我认为,这些解释都站不住脚。

事实上,慈禧太后复辟后,刚毅、徐桐等守旧大臣坚决要求把京师大学堂扼杀在摇篮里。丁韪良在《北京围城》一书中回忆说,闻讯之后,他就去拜见太后宠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提出:查禁大学堂,将会在外国人面前丢面子。夏孙桐在《书孙文正公事》一文中披露,京师大学堂大难不死有“赖荣文忠(荣禄)调护”。2003年7月,北大史专家肖东华等在《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中断言:“戊戌政变发生,旧党保持朝政,新政多被废除。独京师大学堂赖孙家鼐之力得以保全。”

这些论据零零散散,但一斑可窥全豹。经过研究,我推测,京师大学堂侥幸存活,极有可能是孙家鼐面授机宜,请西学总教习丁韪良出面游说荣禄“因外洋各教习均已延订,势难中止”,“所以不能径废”;荣禄进而说服慈禧手下留情,以免引发国际纠纷。理由如下:

丁韪良是孙家鼐亲自聘任的西学总教习,也是其直接下级。1898年8月9日,孙家鼐在《奏筹办大学堂大概情形折》中奏报:“丁韪良在中国日久,亟望中国振兴,情愿照从前同文馆每月五百金之数,充大学堂西总教习。”并当面请求皇上赏给丁韪良二品顶戴。光绪帝当即批准。

丁韪良受聘后,其教学水平受到意大利、德国等驻华使节的质疑。9月23日,意大利驻华公使专门给总署发来一个措辞严厉的《照会》:“此人前次误派同文馆,因其无能,则同文馆创设多年,至今并无成效之势。兹又闻此人管理新设大学堂……北京洋人无不甚诧,因何中国专派斯人管理大学堂。其人虽庄严恭敬,而实无一能,何能管理大皇帝专心关系之事?”接到总署转来的《照会》时,戊戌事变一经发生,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在个人吉凶未卜的情况下,孙家鼐义正辞严地答复:“查本大臣办理大学堂,皆遵照贵衙门原奏章程,期于中外交涉语言文字相通而已,非必各国皆有教习也。且中外交涉者,共十余国。若各国皆荐教习,贵衙门何以应之?”这一答复,既捍卫了中国主权,也维护了丁韪良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