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将倾之帝国突围

第十一讲 和煦家风催人奋进

字体:16+-

——孙家鼐家风简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字一句,甚至是一笔一划,都充满智慧,也布满玄机。比如,大家知道,人才可以写作“人材”,就包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但也有让人困惑的现象:两块相邻的林地,一块地里横成列、竖成行,大树参天,郁郁葱葱,另外一块地里却杂树丛生,东倒西歪,难有栋梁之材;比邻而居的两户家庭,一家儿女勤奋学习,争先恐后,另外一家兄弟却横行乡里,比着使坏……同样的时空条件下,什么因素决定一棵树能否成材、一个人能否成才呢?寿州孙氏“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的科举传奇,也许有助于解开这一谜团。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位于八公山下、淮河南岸,古称寿春、郢、寿阳、寿州等,州来、下蔡、楚国、淮南国、东汉袁术等朝代曾在这里建都,素有千年古都、成语之城、书画之乡、二十四节气和豆腐摇篮等美誉。由于战略位置险要、物产富足,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决定东晋存亡的淝水之战、决定赵匡胤生死的南塘之战等17场较大战争,都发生在这里。而最为惨烈的,要数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与蒙古大军在这里反复厮杀,到了明朝初年,已经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几乎成了无人区。为恢复生产,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从山东、山西、湖北等地,向寿州大批移民。于是,孙钅+鉴、孙铠兄弟二人,把简单的行李和一捆煎饼、大葱装上独轮车,含泪离开山东济宁老家,风餐露宿,辗转千里,才抵达破败的寿州城。一个给人种田,另一个开豆腐房糊口,兄弟俩同心同德、起早贪黑,终于在异乡站稳脚跟,繁衍后代。

到了清乾隆二年,孙氏子孙遍布城乡,家族实力大增,有识之士出面牵头,发动全族的力量,修成第一部宗谱,制订了《十条家训》,并在以后的续谱中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