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将倾之帝国突围

后记

字体:16+-

初中、高中、大学……中国近代史都是亿万学子们的必修课。中国近代史内容丰富,头绪万千,但戊戌变法始终都是各级教科书中的“重头戏”,道理显而易见,正如梁启超曾经指出的那样,“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我之热衷于学习、研究戊戌变法,并非始于学校,而是始于孙家鼐。孙家鼐是有清一朝,在我的家乡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出生,也是江北广大地区唯一的一名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声名显赫,各种传说故事很多,一直是家乡父老教育子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生动教材。当年在家乡读书的时候,教科书中讲到戊戌变法,都是围绕着康梁展开的,只有讲到京师大学堂时才提及孙家鼐。因为正阳中学与孙家鼐家相距不过30公里,有些学生还是孙家鼐家族的后代;平息捻军时期,孙家鼐多次来到淮河中枢正阳关,协助“吏治、战绩为安徽第一”金光筯指挥战斗。所以,历史老师一讲到有关段落,就会抛开课本多说几句,中心思想是,孙家鼐虽然创建了京师大学堂,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北京大学(北大,那可是当年老师激励我们高考的首攻目标啊),但是,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砍头(几年前,我才考证出,林旭去北京担任军机章京前,曾随他的岳父沈瑜庆在正阳关安家,并生活了一段时间。遇难后,贤妻、才女沈鹊应在镇南大堤给林旭设立灵牌,祭奠哭灵。沈瑜庆是两江总督沈葆桢的四儿子,时任皖北督销局总办,四品衔。详见《三生有幸再结缘——林旭与沈鹊应的凄美爱情》,《名人传记》上半月,2014年第5期),康梁被迫流亡海外,一些支持维新变法的官员也都受到了疯狂迫害,只有他毫发无损,仍然受到重用,可见他是一个城府极深、老奸巨滑的投机分子。课堂上教的与父母们说的互相矛盾,让少不更事的我们真分不清孙家鼐是好人还是坏人,该批判还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