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南:中国考古探秘纪实文学丛书(全11册)

苦难的历程

字体:16+-

20世纪50年代初,当利比教授创建的14C测年方法取得成功并震惊了整个西方考古学界和地质学界之时,处于世界东方的中国对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仍是一片空白。1955年,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具有盟主地位的苏联老大哥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于同年1月由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定帮助中国和其他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问题,并发表了公开声明。这个声明的发表,自然引起了中国各界的高度重视,许多报纸、杂志都纷纷撰文介绍和宣传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医学、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上的应用。但是,对于放射性同位素在考古学上的应用,却少有媒体报道和介绍。面对这种情况,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具有国际一流学术地位的考古学家夏鼐高瞻远瞩,敏锐而快捷地首次将放射性同位素在考古学上的应用向学术界作了介绍。其发表在《考古通讯》1955年第四期、标题为《放射性同位素在考古学上的应用——放射性碳素或碳14的断定年代法》的文章,以精练的科学思维,深入浅出地将放射性同位素特别是14C测年技术在考古学上的应用和成就介绍出来。自此,中国考古学界对这项最新科技才有了认识和了解。与此同时,根据国际国内的科学发展趋势,夏鼐开始酝酿在中国建立14C实验室。经过一番政治波折之后,1959年在夏鼐的具体策划和领导下,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选调了年轻的物理学家仇士华、蔡莲珍夫妇到考古所进行中国第一个14C实验室的正式筹建。

仇士华,1932年生于江苏如皋一个中产阶级的农民家庭,1951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学习物理是仇士华少年时代的爱好和愿望,有幸进入浙大之后,他被选为系学生会主席、班长。不到半年,又加入了共青团。已步入青年时代的他,对刚解放不久的新中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对自己未来的事业更是抱有无限的憧憬。一年之后,随着国家高校院系调整,浙江大学变成了工学院,上海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仇士华随浙大物理系迁往上海,成为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的一名学生。1955年毕业后,与他的同班女同学蔡莲珍一同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