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龙山文化又称南王湾三期文化,是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邹衡于20世纪50年代末发掘南王湾遗址后作出的一个文化分期。南王湾三期文化在年代上晚于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又明显早于二里头文化,其分布主要在豫西地区。在以前的考古发掘中,除南王湾之外,河南登封王城岗古城、禹州瓦店等遗址都是规模较大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在这些遗址中,考古人员曾发现有大型房基、奠基坑及精美的玉器和陶器。所有这些发现为探寻早期夏文化提供了线索,也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打下了基础。
根据文献记载,河南嵩山南北地区是夏人立国前后的主要活动区域,传说中的禹之居阳城,启之都阳翟,太康之都斟寻就在嵩山南北的登封、禹州、巩义境内。因此,嵩山南北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化上限的主要对象。早在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就专门组织了一个夏代文化遗存调查组,根据文献记载和前贤考证,以及有关历史传说中提供的夏代都城和夏人活动地点在河南豫西地区的地望为线索,进行了一次探索夏文化遗存的考古调查。根据调查的线索,从1975年起,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原文物工作队)即把登封王城岗一带作为探索夏文化遗存的发掘重点。
登封王城岗遗址位于登封市东南约十一公里的告城镇附近。在工作的早期阶段,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安金槐的带领下,将考古钻探与发掘地点选在五渡河西岸的王城岗西面进行。但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所发现的多是商代的遗迹与遗物,夏代遗物则很少见到。1976年秋,为了扩大寻找夏代传说中大禹所居阳城遗址的范围,考古队除在原地进行探寻外,又抽出一部分人力到五渡河东岸开展工作。不久,考古人员以当地人提供的“城山岭”地名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