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南:中国考古探秘纪实文学丛书(全11册)

AMS测年技术的应用

字体:16+-

当仇士华以14C测年专家的身份最早和李学勤等著名学者与国务委员宋健交谈、讨论时,他就感到14C测年的常规法和AMS法发挥重大威力和作用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仇士华深知,由于AMS法具有所需样品量少、功效快等常规14C测年法不能比拟的特点,AMS测年法就必然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工程”在立项中特设了AMS测年这一专题,其主要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是:将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计的14C测量精度提高到0.3%-0.5%(相当于±40年)的水平;提高AMS测量的功效和系统的可靠性,完善AMS14C测年的方法;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测量样品250个。工程领导小组任命郭之虞教授担任该专题组组长,并全权负责AMS14C测年事宜。

郭之虞,1944年生于江苏常熟市虞山脚下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早年赴英国里兹大学学习铁路建造专业,学成归国后曾任粤汉铁路武昌至株洲段总工程师,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差不多在相同的时候,郭之虞的外祖父也留学英国,在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化工专业,在结束了长达13年的留学生活后,回国到北京工业学院(后来的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学系任教授、系主任。郭之虞自小跟外祖父在北京读书,并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北京市二十五中学读书期间,曾组织过一个天文小组,业余学习天文知识,并准备投考大学天文专业继续深造。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当时全国大学中设天文专业的并不多,著名的南京大学天文系这一年又不在北京招生,郭之虞只好舍去自己的首选志趣和爱好,考入了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核物理专业,时在1962年。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中国的核科学和北大技术物理系蓬勃发展并不断巩固提高的时期,尽管其间经历了一连串的运动,但还是为祖国的原子能事业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就郭之虞而言,可谓恰逢其时又走背运,正当他毕业、准备在核科学领域大显身手时,“**”爆发,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分子要到基层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最高指示,郭之虞被分配到山东潍坊无线电三厂从事生产半导体二极管的工作。在这家集体所有制的小厂里,郭之虞一干就是十年,其间经历了娶妻生子的人生过程,也取得了由一名普通工人升为技术组副组长的“荣耀”。当然,按他的组织能力以及开发新产品的贡献,是完全有资格坐上技术组组长这把交椅的,不过按当时的政治条件,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能当这个“官”已经是很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