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南:中国考古探秘纪实文学丛书(全11册)

武王征商簋的面世

字体:16+-

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所收集到的武王克商年研究的资料,尽管已有44种说法,但纵观这些学者们的研究思路,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是通过文献得出一个克商之年后,再用一两种天象记录作为旁证,来肯定这个结论,这样得出的结果就不免带有无法回避的缺失。因为研究者所利用的天象大都具有周期性,其旁证不难找到,故出现了同一个天象记录会被不同的学者用来支持不同的克商之年的做法。而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求研究人员在利用天象记录推算时,必须对天象记录的选择慎之又慎。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后,有关专题人员从古代文献和出土器物中共收集到与这一战争事件有关的天象记录16项,其数量之多为世界所罕见。但正如前文所言,这些记录的载体多出于后人之手,时间跨度大,内容艰涩模糊,而且有的自相矛盾,这就为研究者造成了许多困难和障碍。经甄别和筛选,最为可信的当属利簋铭文所载的内容。

1976年3月上旬,陕西省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的农民在搞水利建设时,于地下掘出了一个铜器坑和一批铜器。临潼县文化馆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发现铜器的出土地点是一处周代遗址,面积约两万平方米。该遗址位于原零口公社驻地西北一公里的南罗村南、西段村东,在东距零河半公里的二层台地上。从农民们已挖掘的现场看,遗址耕土层下即为周代文化层,灰土堆积不厚,内含西周及春秋时期的陶尊、陶盆、陶鬲等残片。早于此前的1975年5月,当地农民就在此处不远的地方发现过一座西周前期的竖穴土坑墓,并出土了铜、玉、蚌、贝等器物。这次出土的铜器坑位于该墓西约两百米,铜器已被推土机推离坑位,已无法知道当时的排列情况。但文化馆的文物干部赵康民等人从断崖上残存的坑壁观察,出土地应为一个深两米、宽七十厘米的窖藏。就在这个窖藏里,共出土了60件青铜器和91件铜管状络饰。而轰动学术界的著名的青铜礼器——利簋,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