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南:中国考古探秘纪实文学丛书(全11册)

如何才能撞响古钟

字体:16+-

历史常含有未来的东西,擂鼓墩古墓所采用的填土方式,与顾铁符所说的信阳楚墓完全相同,尽管有了盗洞的干忧,但墓中文物特别是众多的青铜器,还是完好如初地保存下来,此次出土的庞大编钟就是一个证明。当然,信阳楚墓出土的编钟,与擂鼓墩古墓出土的编钟相比,无论是数量、形体,都没有如此之多和庞大,且铸造工艺也远没有这套编钟精致完美。只是擂鼓墩古墓出土的编钟生不逢时,没有赶上所谓的政治挂帅,疯狂与糊涂的年代和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当后来的卫星上天时,人的头脑已渐渐从大发神经,如饮狂药的妖魔世界看到了一丝灯光微明的彼岸,开始奋力攀登,欲冲出血火交织的炼狱之门,求得新生。若是擂鼓墩古墓编钟早出土十几年,凭借其庞大的身躯,雄壮的气势,浩瀚的声威,演奏乐曲的荣光自然会落到自己头上,哪里还会轮到信阳楚墓出土的编钟登台亮相,且造出了声震寰宇,光照日月的政治威势?

既然信阳楚墓出土的编钟能够演奏远古的曲子,黄翔鹏、王湘等音乐专家深信眼前的这套编钟演奏古曲就更不在话下,且产生的音响效果一定要比信阳编钟好得多。于是,随县文化馆大厅内,王湘等人在文物展出负责人郭德维的陪同下开始测音。由于白天编钟要展出,只能等到晚上观众散去之后方可进行,但上半夜四周嘈杂,难以测准,只有等下半夜才能开始。在擂鼓墩古墓清理时,考古人员在编钟钟架旁发现了六件T形、通长62厘米的木槌,两根茶碗般粗细、长达215厘米的木制撞钟棒,只是当时木槌与木棒分别浸在泥水中,清理者并未立即认识到它的用途,直到在县文化馆测音时才突然想起。惜出土的钟槌经过千年泥水浸泡已不堪用,测音人员便用自己携带的橡皮头小槌击奏上层的钮钟和中层甬钟,这样既不改会改变钟体的频率,又避免了使用木头钟槌的碰撞噪音对仪器干扰。据在场的考古人员回忆:“编钟敲响后,那种非常透明,透明得像水滴一样的音色,还有它那绵长的余音,一下把大家都镇住了,真是太美妙了,美妙得有些不可思议,像在梦中一样。随后大家就一鼓作气,测试其他的钟,发现上层的小钟清脆明亮悦耳,中层的钟比较圆润。也就是这次测试,解决了在音乐界某些大腕颇为怀疑的“一钟双音”的悬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