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南:中国考古探秘纪实文学丛书(全11册)

第十二章 豪华的地下乐宫 琴声飞扬的年代

字体:16+-

当大型青铜礼器与生活用具物放入墓室后,按照摆放程序推断,继之放入的是一批中小型乐器。

现场发掘记录显示,考古人员在中室内除发现一架由65件组成的大型编钟外,还发现编磬一架,有磬32件;鼓3件;瑟7件;笙4件;排箫2件;篪2件,共计115件。出土时,基本保持下葬时的陈放位置。瑟、笙、箫(排箫)、篪和两件小鼓虽因椁室内积水漂动有所移位,但大体上仍可看出当时是被列于钟、磬、建鼓所构成的长方形空间之内。整个中室三面悬金石,中间陈丝竹的场景,与该室沿东壁陈放的尊盘、鉴缶和联禁大壶等礼器,以及东室内的墓主之棺相对应,从而展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宫廷乐队的基本建制与奏乐时的大体布局。

除中室这一宏大场面的布置,在墓主安寝的东室也陪葬部分乐器,计有瑟5、琴2、笙2、鼓1,共10件。出土时虽因积水流动而偏离了原来的位置,但多数仍集中在墓主棺东侧,可看出下葬时的大概方位。仅有两件瑟漂离较远,几乎到了墓室的东端。此室的乐器配备似展示了寝宫乐队的建制,乐人们是专门在寝室中为君王演奏取乐的。

编磬(青铜磬架为原件,石磬块为复原件。)

发掘报告特别显示,编磬出土时,因该处恰当盗洞之下,被盗墓者截断的椁板盖板与上面塌下的填土、石块,将编磬大部掩埋。清去覆盖的积压物发现,磬的横梁中部、上层梁端的龙角以及西部的圆立柱已被砸断,多数磬块因此受损,几件完整的磬块也因挤压和积水浸泡,表面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有些磬块甚至成粉末状,仅在泥土中留下了形迹或碎末,无法提取。庆幸的是,横梁和立柱虽断,因有淤泥的支撑,全架仍保持着原来的结合形式。磬块虽损,仍保持着当年的悬挂方式和排列关系。复原后可知,整个磬架悬挂磬块32件。在最底层支撑整个磬架的是两个龙首、鹤颈、鸟身、鳖足统于一体的青铜怪兽,各重24.8公斤。不知是何原因,东边怪兽的舌头不知去向,清理时未发现遗物。据发掘人员推断,一是被盗墓贼取走,二是原本缺失,三是下葬时趁混乱之机被人掠走,而后一种可能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