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文所述,自从伍子胥被夫差所杀,孙武怕祸及自身,流窜潜逃之后,时人或后人对他的情况知之者甚少。有人说他一直留在吴地直到死掉。有人说他晚年奔齐,终老齐地。但不论是死于吴地还是终于齐地,他撒手人寰后的葬所到底在那里?两千多年来,成为人们一直解不开的迷团。
在有关记载孙武生平事迹较早的古籍中,只有《越绝书·记吴地传》曾较详细地谈到:“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这个记载,后人把它看作是孙武死、葬均在吴地的一个佐证。另有明代卢熊所著《苏州府志》曾引《吴地记》说孙武墓“在平门西北二里,吴俗传其地名永昌。”根据这一记载,后世不乏好事之徒多次前去寻访,但都未能找到确切的位置,其墓的地望更成为一个令人难以释怀又难以破译的“两难”谜团。到了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阳湖(今江苏常州)一个自称是孙武后世子孙名为孙星衍的人,曾于无聊之中花了一大把银子,买了只半旧不新的渔船,带着几个丫环、家丁等,一边游玩取闹,一边访求孙武之墓。待这一行来到苏州平门外雍仓时,有一聪明伶利的丫环偶然发现岸上有一个大号土台,忙呼孙星衍前去观察。孙氏手下人弃舟登岸来到土台跟前,见四周有柏树甚古,询问当地人此台是不是一座墓葬?土著们只答俗称孙墩,至于是不是坟墓,只有天上的神仙知道,其他再也无人知晓了。孙星衍命人打了些酒,和手下人在土台上大吃大喝一顿后,扔下一堆鸡骨头和鸡头,便向太湖方向游玩而去。并孙星衍借着酒劲,作了一幅《巫门访墓图》,并附有纪事式题诗,以示奖赏和纪念这次出游。可能由于专以攀附历史名人为能事的孙星衍,是属于反传统或称作造反派学术权威的缘故,他此次游玩式的考察,以及后来画的那幅暗含桃色的访墓图,并未引起时人或后人的重视。不但当时的知识界普遍采取了一种不理的态度来对待他本人的考察与他的画,而且孙武墓到底在哪里的疑问也不再有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