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之所以能最终攻克南宋的政权,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对于汉民族文化的尊重使他缓解了民族间的矛盾。而且,在政治上,虽然重要的官职都被蒙古贵族垄断着,但忽必烈的决策却多倚重于汉人幕僚的出谋划策。
从汉人那里,忽必烈了解到了许多他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原来在欧亚大陆之外,还有一个岛国,这个岛国民风强悍,他们甚至敢在唐朝最强盛的时期挑战大唐的权威,这就是日本。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政权,定都大都。这是一个跟蒙古政权完全不同的政治框架,按照忽必烈当初的设想,这将会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开创汉唐伟业志向的忽必烈,当然也想把他的威仪播送到日本去。
当然,忽必烈也有其他的考虑。在大宋的时代里,日本和宋朝一直保持着十分友好的外交关系,这和唐朝时的朝贡关系还不尽相同,日本对宋人的富足是一种崇拜的姿态,而且大宋王朝也制定了相对公平的贸易政策,这让这个孤悬海外,物资匮乏的岛国受益匪浅,所以日本和南宋之间实际上建立了一种战略同盟的关系。
日本和宋朝这种暧昧的关系让忽必烈非常惧怕在自己进攻南宋的战役中受到日方的掣肘。所以,在1271年之前,忽必烈曾经多次试图与日本建立关系,比如1265年高丽人赵彝来到大都,曾经给忽必烈提出过可以派使者到日本去的建议。忽必烈当时就有了招抚日本的计划,但正当对南宋作战紧要的关头,这个提议便被暂时搁置了。
公元1266年8月,忽必烈终于腾出手来,派出兵部侍郎黑的出使日本,希望高丽方面帮助黑的渡海。
但,高丽方面也在拨动着自家的小算盘。高丽在军事上虽然已经被蒙古征服,但是在政治上却保持着极高的自主权,而他们与日本幕府间也保持着合作的关系,民间的贸易不断。高丽人知道,忽必烈派出使者是想让日本成为蒙古政权的附属国,而刚烈的日本人和宋人关系良好,未必会答应这样的要求,所以,蒙古和日本间有可能发生战争,高丽不想蹚这趟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