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发生的事情,都由它的根源,有因才有果,甲午中日战争也不例外,这场战争的爆发具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和令人咂舌的政治动因。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用大炮叩开了日本的国门,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个岛国竟然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家,他们几乎没有可以让列强掠夺的资源,但是这里的人民却深深吸引着外国人,因为他们虽然贫穷却非常坚韧,他们的士兵虽然武器落后,但是却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作战素质,特别是他们的教育,虽然日本很穷,但是他们的平民教育却达到了很高的普及程度。
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这是一个让日本发生了极大改变的人物。其在位四十五年,将日本国从一个弱小、封闭的封建国家,一举创建成了一个军国主义强国,可谓是“旷代圣主”(日本人对他的称呼)。
而在此之前,日本的维新派已经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大权已经归入维新派手中,这位日后的那场日本变革创造了宽松的政治条件。
日本和中国的命运几乎是一样的,他们都被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大门,但是他们面对强权侵略的态度却完全不同,日本并没有抗拒改变,也没有抗拒西方的文化。明治天皇期间,日本派遣了数量庞大的留学生前往西方国家,这些人带回来的不只是西方的科技,还有一整套西方的政治制度。
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伊藤博文,就是在这段期间到英国留学的。后来和伊藤博文一起留洋的四人,都成为了明治维新中的领军人物。
其中,井上馨任外交部大臣,山尾庸三任工部大臣,远藤谨助任造币局局长,井上胜是日本的铁道之父。
明治天皇在在1885年12月,根据伊藤博文的建议废除了封建体系下的太政官制,实行内阁负责制。伊藤博文出任首任总理大臣,并制定了起草了宪法,被誉为了“明治宪法”之父。日本在这样的政治和科技的双料革新下,迅速走向了富强,从而开始谋求在国际上获得更高的地位。这场伟大的变法运动就是著名的“明治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