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天战争

§一

字体:16+-

参战归建后的第二年秋天,岑立昊考上了大学。与初衷相悖的是,岑立昊并没有报考清华大学或中国科技大学,他在入学志愿上填了军区陆军指挥学院,成为范江河的一名学生。

那个时期,是岑立昊军旅人生的重要阶段,从范江河的身上,他标定了自己的人生射向,他懂得了一个道理:因为你选择了军人这个职业,便注定了你的生命不完全属于你自己,你在填写应征入伍表的同时,也就同你所服务的国家和民族签订了协议,出让了支配和使用你生命的主要权利,在必要的时候,是全部权利。

除了规定的学科,岑立昊自己还制订了一门必修课程,即“世界陆军发展比较”——这个学科并不存在,而是他自己杜撰的。学习方法是沿着发达国家的陆军发展脉络,对同时期的中国陆军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他发现了一个让他非常震惊的事实:中国陆军在由冷兵器时期向热兵器转型的过程中,极其仓促和草率,最初的时候,在清朝末年,仅仅满足于单兵操作火枪火炮,而未能掌握火器时期的步兵战术,更谈不上攻防协调了。这个问题到抗日战争时期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国本土上多如牛毛的军阀们还在忙着打内战,而且是破枪破炮没有章法地乱打,各路神仙由于没有受过良好的战术训练,即使是在同一作战单元里,也没能形成很好的战术配系,多数时候仍然是凭借作战个体的技能和匹夫之勇单打独斗,形不成综合战斗力,以至于在强敌面前,常常是一盘散沙。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重视陆军战术了,步兵的几大战术体系也逐步完善,但是,凭借科技优势,此时发达国家的陆军已经开始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了,陆海空三位一体,通信、机动、指挥程序都快步趋于现代化,中国陆军正在勤学苦练的单兵战术、攻防战术、合成保障等等,早已经从发达国家陆军教科书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