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负重的脚步

《永远的风景》是怎样写成的

字体:16+-

张玉清

1996年的一天,我在家里看电视,一个采访下岗工人的新闻,其中一个女工讲她下岗之后的生活,动情的说到她陪儿子去看电影,就是我在这篇作品里写的内容。整个过程完全是真实的,包括“爸爸跟妈妈恋爱的时候带着妈妈看了一场又一场的电影,进了一家又一家的影院,全市几十个大小影院他们全去过,爸爸全凭了一场又一场的电影才把漂亮贤惠的妈妈娶到了手里。”“妈妈买了票回来,塞在他手心里,小声说:“儿子,你自己去看吧,妈妈在这里等你。”“妈妈一定在这里等你,等你出来时你准会看到妈妈在这里等你。”

我只是按照她的讲述形成了文字。

那么现实和作品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

在作品里我没有写下岗,因为作品的主题是写“妈妈的爱”,在有限的篇幅里写下岗的内容会不好安排。

还有就是作品里面的描写部分是我写出的,不是那位女工讲述的。比如:“路上,妈妈高兴得有点像个年轻的姑娘,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脸上平时总也抹不掉的抑郁一扫而光。妈妈脚步轻快,牵着他的手,有一点把他往前紧拽的感觉,好像妈妈比他还要更迫切地想马上走进影院。”

还有这一段描写:“妈妈!他猛地在心里叫了一声,只觉胸腔里猛地塞满,堵得难受,呼吸也在喉咙里哽住。他撞开前面的人,几步扑到了妈妈跟前,双手猛地把妈妈的一只手臂搂在怀里。妈妈慈爱地微笑地望着他的脸,问他:“好看吗?”

他说不出话,鼻腔酸得难受。他点点头,就势把头埋下去,眼泪在眼眶里沉沉地打着转,他拼命地咬紧腮帮,才不让自己的泪水落下来。他想叫一声妈妈,但他只在心里叫着,他此时只要稍一出声就会哭出来。”

下面这一段是作家惯用的手法,所谓的表现主题:“他永远记住了妈妈站在影院门前等他的身影。这身影是那么深刻地印在了他的记忆里,时间越长,岁月越久,这身影越牢固,越清晰。随着岁月的流逝,妈妈的身影在他的心里站成了一道永生不忘的永远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