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政”变法
在仓皇 “西狩”途中,慈禧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威严扫地,种种经历迫使她最后只能忍气吞声地讨洋人欢心。一向冥顽不化的慈禧不仅愤怒而且害怕,她终于明白:要想保住自己的权力,只能迎合外国,学习他们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现在,她不得不考虑改革。
光绪二十六年 (1900)七月二十八日,慈禧在宣化府城以光绪帝的名义下了一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诏书,求官民直谏。诏书说:“自来图治之原,必以明目达聪为要。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频年所全力经营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自今以往,凡有奏事之责者,于朕躬之过误,政事之阙失,民生之休戚,务当随时献替,直陈无隐。”
这道诏书没有激起多少波澜,因为戊戌政变的前车之鉴使臣工们仍心有余悸,谁也不敢轻易相信慈禧求直言诤见的诚意,更何况向最高当权者提出政事之衰弊,本身就要冒很大风险。面对冷遇,慈禧并没有十分介意,因为她当时要考虑的头等要事是如何安全抵达太原。
两个多月后,慈禧逃到西安,各路护驾人马陆续赶来,权力机器开始运转,与洋人的和谈也在进行中,她又想到了 “广开言路”之事。十二月初十,光绪帝发布 《变法上谕》,其中提到:“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思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欲求振作,当议更张。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之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光绪帝要求大臣们在两个月的限期内,就政治改革问题,结合外国实例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绝大部分大臣仍噤若寒蝉,等待观望,毕竟改革派惨死、直言上书者被斩犹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