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宫档案秘闻(全五册)

第九章 下江南重提旧案

字体:16+-

作为乾隆的宠臣,和珅在关键时刻总能得到乾隆的支持,事事办得顺风顺水,不仅捞到了好处,还收买了人心。同样,在皇帝需要臣下支持的时候,他也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在乾隆这边,比如在乾隆南巡一事上。

乾隆在位期间,花了大量时间在各地的巡幸上。据统计,乾隆在位60年,巡幸活动超过150次,平均每年出巡两次以上,不仅在清朝历史上首屈一指,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极为罕见。无怪乎当时有朝鲜使臣称乾隆朝为 “一日不肯留京,出入无常”的 “马上朝廷”。

乾隆认为,巡幸是加强统治的一个重要措施。他的南巡主要是到江浙一带巡视。南巡大多在正月中旬出发,当年四月下旬回到北京,行程近6000里。

当然,乾隆南巡,并不仅仅是为了领略江南的美景。江南素以物产丰富、人文荟萃而名满天下,经宋、明以来,朝廷屡次衣冠南渡,中国的文化命脉得以在江南一带延续,江南的士风一直胜过北方。清军入关以后,在北方可谓所向披靡,但在江南却遭到了以书生文人为首的义军的顽强抵抗,并由此引发了诸如 “扬州十日”等惨绝人寰的屠城事件。清朝统治者对江南文人感到十分头疼,加上清朝自认为秉承了传统华夏文明,对文物鼎盛的江南心存忌惮,为此多次开设 “博学鸿词”等科,希望以此拉拢、安抚江南士人。在这一背景下,乾隆南巡也是为了借机笼络人才及地方的豪强大户,缓和江南的反清情绪。

此外,自宋、明以来,江浙一带加上南巡必经的直隶、山东等省,物产丰富,是国家的粮仓及经济命脉所在。但是,这些地方水患频繁,乾隆在南巡的时候一般会视察河道,下令解决水患,关心农业发展情况。

但是,每次南巡,乾隆也不得不考虑经费问题。他前四次南下均花费巨大,所以,他一提出要下江南,马上就有官员出来劝阻,理由无非是国库紧张,百姓疲羸。而和珅的聪明之处正表现在这里,他屡次力排众议,力挺乾隆南巡。这让乾隆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