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李侍尧案,对和珅仕途的发展影响极大,一方面它吸引着和珅放下一切包袱,向贪官之路大步迈进;另一方面,乾隆也愈加看重他,给予他更多的职权。
乾隆一生抱负极大,不仅想要留得当世的盛名,还希望自己能够永垂不朽。古人曾说人有三不朽: “其上立德,其次立言,再次立功。”乾隆自认为自己的德行足以广被天下,功绩也是百世无双,于是就想在“立言”上作些文章。
这也难怪,盛世必修典,自古以来概莫能外,宋朝有 《资治通鉴》,明朝有 《永乐大典》,清朝到了乾隆年间,国泰民安,人民生活相对富足,乾隆的励精图治更是将大清盛世推向了巅峰,坐在峰顶的乾隆向下俯瞰,自然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乾隆宣布成立四库全书馆,其任务是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著作全部辑录在一起,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馆中光是负责抄录的工作人员就多达数千人。
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和珅从云南办理李侍尧案回京后,乾隆任命他为四库全书馆总裁。四库全书馆总裁需要对书籍的入选、版本择定等一系列事务做出决定,只有饱读诗书、精通经史的大学者才足以胜任。
以和珅的学问,显然无法担当这么重大的职责,所幸他为人机智、精明,而且他知道乾隆对 《四库全书》的编纂极其重视,把它当作在位期间的一桩大事。因此,和珅投入了大量精力,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还有一个有利的条件是,学富五车的纪晓岚充任副总裁在一旁协助。
《四库全书》历时十余年而成。和珅出任四库全书馆总裁时,四库全书馆这部文化机器已经运行多年,和珅在收尾阶段上任,无疑是捡了一个大便宜。上任伊始,和珅便召集全馆人员开会,勉励馆里的学士们加班加点,争取短时间内完成 《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