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首次发表于《公子》(Dude)
收录于《十个世界的故事》
首先,我想先指出一件众人忽略的事。“二十一世纪”不会在明天到来,而是一年后;要到二〇〇一年一月一日才会进入新世纪。尽管午夜后就是二〇〇〇年,但二十世纪还有十二个月才结束。每隔一百年,我们天文学家就得重新解释一次,却总无济于事。只要日历上的年份出现两个〇,庆祝活动就开跑了……
你想知道我对太空探索五十年来印象最深的时刻,是吗……你们应该已经访问过冯·布劳恩[2]了吧!他过得如何?很好。他八十大寿时,我们在亚斯宙格勒帮他办了座谈会,在那之后他就没再从月球下来,我也没再见过他。
确实,我见证过不少太空旅行的历史时刻,早从我们发射第一颗卫星开始。那时,我只有二十五岁,仍是卡普斯京亚尔[3]基地的技师,资历尚浅,发射倒数时,甚至没资格待在控制中心。不过,我确实听见了发射的声音:那是我这辈子听过的第二激励人心的声音。(你问我第一激励人心的声音吗?等等就会提到了。)我们确知卫星进入轨道时,一名资深科学家招来他的吉斯汽车[4],我们开至斯大林格勒,好好狂欢一番。当时,“工人天堂”只有高层才有汽车,你知道的吧。我们驶过一百公里的时间内,斯普特尼克[5]也差不多绕行地球一周,一切进行得相当顺利。有人算过,发射隔日的伏特加消耗量大概足以把美国人正在造的卫星送上太空,我不这么认为就是了。
历史记载多把那时——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视作太空纪元的开端;我不打算与历史学者争辩,但在我看来,刺激精彩的时代更晚才开始。单以戏剧性而言,哪个时刻比得过美国海军为了在太空舱沉没前抢救狄米崔·卡林宁,疾驶于南大西洋?或者,其后杰瑞·温格特绕行月球、成为见到月球背面第一人时的无线电实况广播,用词形容之“生动”,却没有半家电台敢消音。还有,在那五年之后,在赫尔曼奥伯特号在虹湾的高原着陆之际,其舱房的电视转播。那艘船仍矗立于原地,如今已是不朽的纪念碑,借以凭吊埋葬于它身旁的船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