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一件事,大概是在这个春天遇到的最大遗憾了。
周围考研的人有很多,朋友C是让我们最感慨的一个。
查分数前一天,我们纷纷在群里为她祈祷,言语之中颇显焦虑。她倒是显得心态平和,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我们明天大概几点出分,出了之后不论好坏都会发在群里。
第二天群里果然出现一张成绩单截图,总分四百多。我们激动得只用感叹号交流,她也激动,开心地感谢所有人。
这当然是她应得的,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天起,她就比我周围的很多人要努力,并且情绪稳定、作息规律,坚持早起背书、运动和休息,还看了很多外国名著和电影作为补充。北京让C心心念念,她说自己以后要来这里工作,于是我和她还有一个女孩三人约定在北京不见不散。梦想的种子稳稳落入,紧紧扎根,就等她北上复试来收获成果。
复试却并不顺利。
她在放榜前还找我私聊,说怕自己过不了,复试并未发挥好,我还觉得她过于忧虑了—初试成绩名列前茅,也是机灵、真诚的人,怎么会得不到青睐?
但听说复试二十三个人招十六个,她的名字不是那十六分之一。
稳操胜券的事情忽然急转而下,让人猝不及防,除了愤懑,还有唏嘘。
她如愿来到北京,但求学梦破碎。一番挣扎考虑后她也放弃了二战的想法,我无意中在微博上看到她的感想,都是便笺里的碎碎念,说自己选择该校是因为对某领域真正喜爱,或许自由学习的热情也大过跟着导师循规蹈矩研究的热情。
“他们(这里指学校)不要我,也能理解。”于是她打算先找工作,攒钱,以求未来有更远更辽阔的求学机会。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自我安慰,反而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更坚定的信念。
作为朋友,我自然感到莫大的遗憾。仿佛大半年的努力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