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云大周

二、战国之七雄

字体:16+-

春秋时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存在二十余个诸侯国了。这二十余个诸侯国中以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最强大,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战国是变革的时代,战国时期七雄的政治军事情况与春秋时期不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再不需要像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王是一国之君,相是百官之长,其下是各级官僚。同时出现职业军官,将相开始分离;相处理日常政务,将统兵打仗。在这一时期,任贤使能,因功予赏成为各国选官的基本原则,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已经被彻底废除,形成了“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局面。战国时期,国君任命官员,不再以封邑作为俸禄,而普遍实行用粮食作为官俸的制度。官员施行政务以“玺”为凭信,将军出兵打仗以“符”为信,从而加强了中央对百官、军队的控制,玺和符于是成为国君任免官员的一种凭证。春秋以前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当兵是一种从氏族社会流传下来的权利和荣誉。

这种军事体制无法适应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及形式的巨大变化。战国时期实行普遍兵役制,当兵成为每一个人须尽的义务和责任。在普遍兵役制的基础上,各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常备军,如秦国的常备军称为虎贲之士;楚、齐、赵、燕等国则称为带甲。到战国中期以后,在诸侯国的常备军中还出现了雇佣兵。

战争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战国七雄”间的战争,土地不断被兼并,中华开始走向统一。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强大起来的是魏国。

在战国初期,魏文侯武用乐羊子、吴起,文用李悝变法、西门豹治政,兴修水利,开发川泽,使魏国开始在韩、赵、魏这三晋国家中迅速崛起。魏文侯去世后,公元前369年,魏惠王即位,他继承了魏文侯的事业,进一步推行改革措施。他兴修水利,开发川泽,任用庞涓开疆阔土,开创了“武卒”的制度,采用一定的标准,通过考选选拔“武卒”,使魏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都大大增强。公元前356年,韩、卫、鲁、宋四国朝见魏惠王,承认了魏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